黄兴力 || 从具象走向意象:校园建设的美学回望
导读
美丽校园是让学生恣意生长的地方,学生在其中能回归自然真实的状态,差异能得到认可与尊重,个性能得到张扬与绽放;美丽校园能够让教师品味专业成长的幸福,在这里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追求,能够不断寻求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创新,不断抵达思想的深邃与辽阔。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我在学校工作了34年,其中在四川省、重庆市和浙江省三地三所中学担任校长共20年。在我工作的这几所学校中,有两所校园非常漂亮,当地闻名。其中重庆铁路中学是山地形中的校园,校内环境像公园;而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宁波二中”)位于国家5A级景区宁波天一阁·月湖景区内,景色美不胜收。2020年下半年,当我离开学校调到宁波教育博物馆工作后,更加有时间潜心于对办学的思考,也由此产生了更多感悟。
单以校园建设为例,什么才是美丽校园?校园的美体现在何处?学校建造得像公园或高级宾馆,就一定是美丽的吗?结合多年的办学实践,我认为美丽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外在形式上的装点,又需要有教学、管理、评价等内核的支撑。学生喜欢学校,教师欢欣于“一边教书一边美”的工作状态,这所学校就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美丽校园要富有浓郁的人文之美
1. 校园基础设施要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
我认为,校园之美首先应当体现在环境的整洁卫生,体现在对人性基本需求的满足之上。如食堂和卫生间都是学校最寻常的场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从最简单的要求来说,卫生间有洗手液吗,有厕纸吗,厕位旁有师生能随手放点物品的置物板吗,能够保持每时每刻的干净整洁吗?这些虽是细节,却极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内心感受。如我担任校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四川省内江市铁路中学,受当地经济和历史原因影响,学校当时的设施相对落后,食堂设备简陋,师生上厕所很不方便。于是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厕所、改造食堂,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
办学中,我不主张把学校修建得富丽豪华、金碧辉煌,看起来像高级宾馆,而是要有绿色的生态环境,要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和艺术气质,同时设施设备要功能齐全、简约实用、利用率高。我曾去过英国的一些中小学校,那里的学校校舍很一般,但内部设施相当完备,绿化和运动场地必须达到校园总面积的70%。因此校长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一定要争取尽可能多种植物、少占用绿地,让校园充满绿色和盎然生机,这无形中就是一种美的教育。
2. 校园景观环境要能够激发师生对美的向往
我担任校长的第二所学校是重庆铁路中学。2004年,这所原来的企业子弟校由企业管理转变为地方政府管理。学校此前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企业化管理痕迹也比较浓厚,办学个性不突出。上任伊始,我首先从校园环境改造做起,在考虑到师生接纳度的基础上,力求彰显学校的教育主张和个性之美。借当时重庆市九龙坡区打造“名校工程”之机,我着手对学校的内部环境进行规划。由于学校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又毗邻四川美术学院,我们就邀请川美教授参与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新设计的校园中有十多个富有本校特色、彰显本校文化的浮雕和圆雕,校训石、园林景观、校园色彩等配置使学校教育主张更为具象化,使整个校园在视觉上更加温暖明亮,提升了学校的艺术品位。
3. 校园人际环境能体现融洽与和谐
在学校工作多年,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不是学校的升学率上升了多少个百分点,也不是个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特级教师称号等荣誉,而是看到校园里没有剑拔弩张和恶语相向的师生关系,老师们能够笑意盈盈地迎接学生,和风细雨地与孩子们交流沟通。而这与校长对于校园良好人际环境的营造密不可分。
2014年,我通过宁波市教育局面向全国的公开招考,来到宁波二中做校长。宁波二中深受月湖文化的滋养,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辉煌历史。在这所百年名校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们底蕴深厚,对校长的要求也特别高。进入学校后,我努力营造融洽的干群关系。一方面尽快熟悉教师,与每个教师第一次见面,就能叫出他们的姓名,同时发挥摄影特长为教师拍摄校园风采照,展现他们的精气神和美好形象。另一方面,我提出在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建设主张,引入切合学校实际的教育形式,通过专业引领使教师自愿配合我、支持我。很多教育考察团来到宁波二中,都非常羡慕这里师生的生命状态,他们脚步轻轻,话语柔柔,举止温文尔雅。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师生会张开双臂相互拥抱,恰到好处地打破师生之间的拘谨和疏离,让温暖与爱在彼此心中流淌与传递。即使是学生第二天参加高考,校园里依旧宁静整洁,没有一丝的狂躁与不安,师生始终处在平和而健康的工作与学习状态之中。
美丽校园是让学生恣意生长的地方
1. 让学生回归最真实自然的状态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真实自然,这样才算回归本位,才能接近“致良知”的境界。我在重庆铁路中学工作时,一次元旦前夕,学校举行文化节闭幕式暨迎新年演出,学生的主持词这样写道:“新春贺喜,让新春的风吹进你的屋子,让新春的雪飞进你的屋子。”文字看起来很美,我却难以喜欢,因为它不符合学校实际,学校里根本就没有雪。为此,我坚持让学生对主持词进行修改,让他们说自己的话,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我认为,美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真教育,要从教孩子们说真话开始。
2.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
好的教育一定是心中有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改造学生,而是帮学生把潜能充分展现出来。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在评价标准单一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优生与差生之别,如果以每位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标准,那么学校就只是存在有差异的学生,而没有差生。因此,学校要站在学生健康成长的立场制定多元评价指标,既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要在承认并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不断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优势领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我在重庆铁路中学工作时,学校每周会推选出“校园明星”,以表彰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或为集体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个人或群体,同时在每周一的全校早会上为其升星光旗以示鼓励。学校还以“达标就评、重在激励”为原则,每年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形式,在毕业年级学生中评选出“毕业星光奖”,并且创建一个巨大的星光墙去展示学生的风采,让学生将离校的最后一刻都定格在美好的回忆中。
3. 让学生的个性张扬绽放
学生在自由空间里肆意生长,是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对于学校来说,学生能否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能否养成阳光健康的个性,取决于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怎样的校园活动。因此,学校要尽量营造自由舒展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例如:重庆铁路中学开设了“百生讲坛”,每个学生都可以申请开讲座或上课,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介绍自己的创造发明和思想见解,甚至可以“克隆”自己喜爱的教师精彩的一堂课,或者自己创新讲课模式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校涌现出许多“怪才”“偏才”。如一位高二女生的魔术表演曾经在第六届“未来之星”中国优秀特长生系列活动中荣获金奖,她在学校开设的“魔法课堂”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这样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探索到个人发展的更大空间和可能。
美丽校园让教师品味专业成长的幸福
1.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追求
我在重庆铁路中学工作时,校门口张贴着一张对教师的温馨提示语:“如果我是孩子,如果孩子是我的。”显然,教师如果凡事只从自身角度一厢情愿地去思考要做什么,而没有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做法是否科学有效,那么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有时,我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和家长就是需要“分”,给他们“高分”吧,他们会感激我们的。但是,为什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感激和怀念程度并不与分数成正比?教师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的对立面作他们的对手,还是和他们站在一起成为他们的工作伙伴和助手,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思想立场必然会外显为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形式,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说到底,学校的课堂改革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最终归宿,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表现如何生动,而在于学生真正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提高。好课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外在形式的花样翻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当我们的课堂强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时,师生才会共同弹奏出美丽的和弦。
2. 不断寻求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创新
学校教育是师生间道德和知识的相互影响,是心灵的双向交流与共同成长。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浸润,它渗透于师生生活的全部。2009年,重庆铁路中学的男教师为了给学生减压跳了一段长裙舞,让临近大考的学生乐翻了天。这件事被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的感动于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付出,有的则痛骂教师斯文扫地。对此我们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关注?为什么会有正反两方面针锋相对的评论?从这则新闻中我们能够解读到什么?我们认为,这其中既体现了师生平等和教育方法的多元,也包含着对人的尊重。
人是教育的原点,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重庆铁路中学的教师之所以出现上述教育行为,正是基于学校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对教育理想的坚守。曾有外校教师评论重庆铁路中学“老师和学生一样‘疯’”,恰恰体现了这所学校教育的生动与鲜活。直抵学生心灵的教育就是好教育,教育也需要思想和行为的创新。
3. 不断抵达思想的深邃与辽阔
当前,一谈到学习方式变革,有些人会立即想到智慧教育,想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育教学。当今时代,学习方式变革固然离不开技术的加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深层次转变,让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发生在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之中,这不正是我们最期待的教育图景吗?宁波二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与周边文化资源都得天独厚。为此,学校就以月湖为教学资源,开设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月湖寻宝”课程群,将学科知识、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完整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闯关的形式充分体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探索未知的成就感。又如:宁波二中的语文教师开展诗歌教学的创新,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文创集市、原创音乐会,进行语文、音乐、美术、历史等跨学科的融合学习,学生惊呼“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玩”。这样的教学超越于技术之上,让教师直达思想的深邃与辽阔,也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价值,让教师感悟到职业幸福。
总之,学校之美不只是具象的,更多是意象的,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内化的。如果不重视内化,而是一味地去贴标签,以搞装修、建景观的方式向外展示,那只是借“美”之名行“急功近利”之实。当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真正深入整个学校的肌体,渗入每一位师生的骨髓时,即使没有外在的形式,同样能使人感受到学校独具特色的美丽。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教育博物馆)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3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